解析家電回收的困局
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,家電相比起前世為商品的各類垃圾,擁有更接近上游產業的貶值鏈。因大量使用有色金屬、黑色金屬、玻璃等可供回收的再生資源,家電在服役到期報廢后,可以直接進入回收渠道,轉化為資源,再利用。
然而,家電回收流程困難重重:消費者與正規家電回收渠道并未形成聯系,因家電體積大、難以搬運,消費者往往處于被動等待上門回收的狀態。專家認為:分散式的分布以及游擊隊式的回收模式,難以讓廢舊家電進入回收渠道,存在隨意丟棄的隱憂;家電回收“游擊隊”缺乏處理家電的技術與資質,家電回收后,可能進入二手市場,再次流通;因在監管空白的情況下,在拆解過程中,存在大量廢液、廢氣、廢渣,排放后,會嚴重污染環境。
在分散式游擊隊,對廢舊家電進行回收后,因正規家電回收企業未與消費者建立聯系,正規家電回收拆解企業往往會在原料方面捉襟見肘,陷入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”的困境。
從行業角度來看,當前,家電回收行業依然依靠補貼維持生產,以補貼資金為主要收入來源;家電回收拆解企業盲目投資、擴大生產規模產生經營風險;家電理論報廢量與實際處理量差距大……
為此,多位專家建議:贏繼續完善、升級廢舊家電回收體系,讓廢舊家電得到妥善處理。需要建立消費者與正規家電回收企業的溝通渠道,讓消費者知道廢舊家電應該去往何處。
編輯:P